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71章(1 / 2)

&esp;&esp;萧何看向其貌不扬,表皮沾泥,甚至有些坑坑洼洼的野生山药,语气惊叹:“此物竟然好吃又补身,殿下真是见多识广。我现在就让人将挖到的薯蓣,全部收集起来。”

&esp;&esp;赵瑶君欣喜道:“好,收起来。你让蒙恬带兵多挖一挖,能挖多少挖多少,挖了之后,给东郡中的黔首,每家送一些去。”

&esp;&esp;“另外,你详细画两个薯蓣的图,再画一画挖到薯蓣周边的环境,薯蓣藤蔓的样子。然后分别写信去咸阳、砀郡告诉我阿父和周勃,让他们令人去山上寻一寻薯蓣,也好让黔首们多点吃的。”

&esp;&esp;如今是灾年,大秦原先的郡县有储粮倒是不太难熬,但是刚并入的东郡、砀郡,黔首就只收获了往年一半的粮食。

&esp;&esp;这冬天难熬,东郡、砀郡的黔首们心里有数,他们日常也是不敢多吃,只能半饥半饱的。

&esp;&esp;可再是节省,等来年也要靠开粮仓了。不过现在好了,若是此地薯蓣长得个大量多,好歹能让他们多点吃的,冬日里也好过一些。

&esp;&esp;第128章

&esp;&esp;黔首们挖土时,自然寻到了许多野生山药。

&esp;&esp;萧何、周勃都不让他们丢弃,而是全部收集起来,放进库房之中。特殊时期,也不说什么按劳分配的话,而是算好数量之后,他们再根据现实情况,发给东郡的每一户黔首。

&esp;&esp;蒙恬令自己带来的兵马开始进山,日日都在找薯蓣。令人惊喜的是,东郡、砀郡,竟然真的长了许多的薯蓣!

&esp;&esp;薯蓣耐旱喜温,他们找到的薯蓣个大且量多,品质还不错。

&esp;&esp;那堆成大山的薯蓣,在黔首们疑惑莫名的眼神中,被大秦将士们运进了东郡、砀郡的库房之中,等待两个郡守的分配。

&esp;&esp;萧何和周勃,两人看着实际情况,开始派人根据薯蓣能够储藏的天数、各家人口、路途远近,往郡县之中之中送薯蓣。

&esp;&esp;天气越发的冷了,风大而干燥,没用多长时间就将泥胚子风干了。

&esp;&esp;经过各个队长统一培训的各郡县、乡里盘炕队,带着风干的泥胚子,到处开始了盘炕大业。

&esp;&esp;因为此次召集的役夫年轻力壮、人数众多,各个县中的人都有。加上魏国两郡其实不是很大,所以众人盘炕的速度很快,几乎一个月左右,东郡、砀郡家家都盘了一个火炕。

&esp;&esp;火坑盘好,黔首们耐着寒风储存好干柴,两个郡守此时将薯蓣发到黔首们的家中,还教他们简单的做法。

&esp;&esp;这薯蓣沾了汁液,有的人确实会皮肤发痒,但薯蓣确实可以吃,它可以直接煮,若是有粟米、麦粒的也可以与它一同熬煮,甚至可以不加水,直接上火烤。

&esp;&esp;熟了的薯蓣滋味鲜美清甜异常。

&esp;&esp;尝到薯蓣滋味的黔首们,都蜂拥朝着山上跑去,又从各处山头挖了许多的薯蓣,全都藏在自家家中!如今天寒地冻,薯蓣放在家中储藏,也能放得住一个月的!

&esp;&esp;反正饥饿是最难以忍受的,此刻屋子外的寒冷又算得了什么呢?

&esp;&esp;黔首们不顾大风、不顾低温,他们喝了城门口给的姜汤热饮,自己再打上一壶随身带着,便结了伴匆匆往山头里跑去!

&esp;&esp;这粮食都不用他们自己辛苦种植,只是去山上挖一挖,就能挖到美味又饱腹的薯蓣,这不就是天降大饼吗?!

&esp;&esp;这时候,便是平日里懒惰得不行的懒汉,都跑得飞快,生怕自己去晚了,就挖不到薯蓣了!

&esp;&esp;东郡、砀郡家家卷起了挖薯蓣的浪潮,直到天气越发的冷,有人不幸在山上冻死了,官衙下令不准上山,下了封山令。这些蜂拥而去挖薯蓣的人,这才乖乖窝在家中猫冬。

&esp;&esp;窝在家中的黔首们也心满意足,他们看着空荡荡家,慢慢被一个个薯蓣填满,原本存放大豆的地方,大豆消耗了许多,如今大个大个的薯蓣,又将这空缺补得满满当当。

&esp;&esp;半个屋子都堆满了薯蓣!不枉他们日日天一亮就跑山上,挖到午后才下山!家中还有一捆捆的干柴,整整齐齐的堆码着,好似天然就带着热意。

&esp;&esp;有了吃的,有了柴火,此时的水源虽然稀缺,但他们东郡、砀郡也打了深井,日常用水紧巴一些也够用。

&esp;&esp;这日子甚至比之前魏王在时还好过一些,黔首们的心仿佛也彻底安定了下来,敞亮了下来,也温暖了起来,乖乖窝在屋子里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第一版主